皇權的烈焰火橙:荷蘭石
2018-06-05
錳鋁榴石(Spessartite Garnet) ,命名源自於德國巴伐利亞洲的施佩薩爾特山(Spessart)*1,最初是在19世紀中期,於「通往施佩薩爾特之門」的阿沙芬堡鎮(Aschaffenburg)所發現。
首批的寶石級原礦是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Rutherford和Morehead礦場發現,但礦藏含量零星且質量不佳,使得錳鋁榴石一度是寶石學家或礦物學家才有機會收藏的寶石。
圖、荷蘭石的常見的原礦型式為等軸晶系的12面體。
後來陸續在斯里蘭卡、印度、美洲、非洲、澳洲等….發現礦藏,市場才得以見到其蹤跡,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於納米比亞北部奧塔維(Otavi)的Kombat mine發現的礦床,此產區產出的錳鋁榴石猶如烈焰火橙色,像極了荷蘭皇室代表色,因此也被稱呼為荷蘭石(hollandine),又或是柑橘石榴石(Mandarin Garnet)*2。
這類型的石榴石造成市場的矚目,他彌補了寶石當中罕見的鮮豔橙橘色,且本身擁有極高的折射率1.81,光澤強過剛玉家族*3,雖然新礦的發現使得荷蘭石較為普及,但高品質且大克拉數的荷蘭石依舊是一石難求。
圖、錳鋁榴石戒指 4.55 克拉,漂亮的橙橘色在寶石當中十分罕見。
近來中國市場強勁,荷蘭石也受到中國寶石收藏家的注目,當地用「芬達石」的名字銷售,國際珠寶品牌也爭相推出荷蘭石的珠寶飾品,未來增值潛力無窮!
此外EGL鑑定所提醒您,還有一種棕橙色的石榴石叫做黑松石(Hessonite)*4,與荷蘭石雖然是同家族顏色相像但是化學結構並不同喔! 建議您購買相關寶石需檢附證書或是找可靠的商家購買,以免得不償失。
圖、視覺上很難區分出黑松石與荷蘭石的差別,聰明的你看得出